行業動態
陜西省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行動方案 |
發布時間:2015/3/9 9:23:44 瀏覽次數: 次 來源:本站 |
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陜西創新型省份建設,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動全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制訂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17年,全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基本建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多元化研發投入體系、研發平臺體系、創新人才體系、產學研聯動體系、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和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較2012年實現翻一番,培育200家創新型企業(集團),形成15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5%以上。到2020年,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實現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顯著提升,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重大進展。
二、重點工作任務
1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深入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先行投入開展項目研發,形成適應市場化和全球化競爭需要、創新驅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責任,健全企業組織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引導企業逐年提高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力爭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翻番。啟動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瞄準世界一流水平,遴選一批具有較強規模優勢和創新實力,具備發展潛質的骨干企業,加快培養具有國際眼光、戰略思維的創新型企業家,打造在行業內有國際影響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列在首位的為牽頭部門或單位,其他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2加強企業研發投入考核。在省屬國有工業企業(集團)研發投入量化考核試點的基礎上,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考核、報告制度,加強對不同行業研發投入和產出的分類考核、評價,不斷促進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落實和完善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視同稅后凈營業利潤的考核措施,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科技創新等財政專項資金對企業重大技術研發和創新的支持力度。(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進一步優化科技計劃項目經費資助結構,綜合運用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科研項目經費后補助、科技貸款風險補償、科技保險補貼等多種新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形成良好經濟效益的企業創新發展。鼓勵企業、科技園區與政府共同建立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成果中試轉化、產業化步伐。省級科技計劃優先支持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利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依托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產業化目標明確的科技項目。(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知識產權局。)
4落實鼓勵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進一步強化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研發設備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完善首臺(套)大型科研生產裝備、替代進口的高新技術產品政府采購及研發補助辦法,提高對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回報,引導形成公平、普惠的技術創新政策環境。加大省科技獎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激勵,優先獎勵企業牽頭或產學研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創新及產業化成果。積極創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關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擇機先行先試開展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分期納稅、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等改革試點。(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科技廳。)
5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實施企業研發機構培育建設工程,按照有研發人員、有研發經費、有研發條件、有研發方向、有研發項目的標準,鼓勵支持省內企業自建或共建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中試基地、設計中心、檢測中心、數據中心等研發機構,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至少要建立一個研發平臺。(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
6增強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能力。鼓勵現有的企業研發機構對標省級或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提升科研條件建設水平,積極承擔省級或國家級各類技術創新項目,提高工程化開發和產品研發能力,持續增強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支撐與服務能力。新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以及各類科技計劃的立項,優先在已建立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的企業布局。支持打造一批集技術研發、人才集聚、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創新平臺,搶占技術制高點,確立行業的領先地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
7支持國內外組織來陜設立研發機構。依托省內各類科技園區,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創新型企業來陜建設研發機構,吸引中央企業、軍工企業、跨國公司的研發總部或區域性研發中心落戶陜西。鼓勵和支持省內企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與國內外機構采取多種形式建立科技合作機制,在陜設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開展科技項目研發和產業化合作。以展會等形式加強我省各類產學研單位與東部省份相關單位、投融資機構、工商企業的互利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工商局。)
8健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在優勢企業普遍構建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與生產營銷“三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增設以知識產權總監為代表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確立企業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實施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確保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為創新型企業培養和引進知識產權專家,組織開展知識產權申請、評估、運用、管理和保護等工作。(省知識產權局)
9支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以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主導型產業的骨干龍頭企業為主導,以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和轉型升級為目標,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鏈,組建產學研用聯合、技術標準構建和應用推廣的各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通過聯盟完善產學研合作的信用機制、責任機制和利益機制,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上下游的對接和整合,促進產業技術集成創新,提高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區域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省科技廳)
10強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持省內相關高等學校聯合企事業單位,建立3D打印、煤的清潔高效利用等30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5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充分發揮陜西科技控股集團和陜西省稀有金屬科工集團作用,鼓勵科研院所聯合行業領軍企業集團和大型企業組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基地,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突破產業關鍵技術。(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1建設企業技術創新團隊。支持企業以研發平臺為載體,以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為引導,聯合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瞄準產業高端與技術前沿,引進、培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省“百人計劃”、“科技新星”人才等高端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在傳統優勢產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社會與民生領域,著力打造高層次技術創新和創業領軍團隊。(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12.創新科技人才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績效評價與收入分配制度,采取股權獎勵、股權出售、股票期權、分紅激勵等方式,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吸引創新人才向企業聚集。建立重要人才和特殊人才的補充保險和政府投保制度。省內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事業單位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職務發明成果在企業轉化所得收益,可按最高95%的比例劃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及其團隊擁有。支持科技成果出資入股并確認股權,調動科技人員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的積極性。(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知識產權局。)
13引導社會資本聚焦科技創新。擴大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規模,支持商業銀行、保險機構、投資機構等帶動民間資本,組建40億元規模的子基金群,投資孵化具有產業化發展潛力的企業研發項目,支持一批成長性高的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加強政府投資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促進社會資本和境外資金進入創業投資業,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加大對資助創新種子期項目、初創期企業的投資。(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
14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完善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組織、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增加科技支行數量,發展政策性強的科技融資擔保和小額貸款公司,建立融資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在信用貸款、知識產權和股權質押貸款、中小企業集合貸款上實現新突破。鼓勵金融機構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授信、貸款。完善科技保險補貼機制,簡化科技保險補貼資金申請手續,擴大科技保險補貼險種,推動企業購買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信用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保險等保險服務,有效分解企業創新風險。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服務科技創新,完善投融資擔保機制,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省金融辦、省科技廳、省財政廳、陜西銀監局、陜西保監局、省知識產權局。)
15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出臺針對創業投資機構的工商注冊、財稅優惠等政策,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投資。充分利用陜西股權交易中心,加快建立科技型企業股權流轉和產權交易平臺,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綜合融資服務。加大上市輔導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對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及已上市創新型企業再融資給予獎勵。(省金融辦、省財政廳、陜西證監局、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
16強化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和生產力促進中心體系服務功能。完善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功能定位,優化運行和服務模式。擇優支持各設區市建立科技資源統籌分中心,與省中心聯網運行,按照“科技型企業—科技資源統籌中心—中介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四位一體的科技投融資合作運營新模式,建成集風險投資、信貸融資、擔保、保險、評估、咨詢、法律、財務、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實現科技、金融、資源集聚共享和高效對接。支持各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面向行業技術創新需求,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網絡化的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提高專業化服務能力和網絡化協同水平,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技術轉移、大型共用軟件、知識產權、標準、質量品牌、人才培訓等服務。引導全省各級各類生產力促進中心延伸服務范圍,進駐省內科技園區、產業園區,服務產業集群、服務科技型企業。(省科技廳)
17加強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社會資本等多元化主體參與投資新建一批專業、創新型或綜合類孵化器、加速器,進一步擴大孵化規模,創新孵化模式,完善孵化功能,提升孵化能力。鼓勵孵化器合作共建或自建專業和特色公共服務平臺,單獨或者聯合各類社會投融資機構,設立創業種子資金,推廣“孵化+創投”等孵化模式,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孵化方式,支持研發團隊及其研發成果整體孵化轉化為科技型企業。支持省級以上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在市、縣建設分支機構,支持市、縣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態勢,建設科技型企業孵化器或者引進省級以上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加強創業教育,營造創業文化,辦好創新創業大賽,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在大學生創業就業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的載體作用。(省科技廳)
18完善技術交易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多層次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支持技術交易機構探索基于互聯網的在線技術交易模式,推動技術交易市場做大做強。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完善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機制,推進企業研發機構成為技術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力量。加強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引導扶持科技經紀、技術評估、信息咨詢等各類機構發展,培育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鼓勵技術轉移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積極發展國際技術轉移服務,為企業提供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國際技術收購、技術與知識產權入股等跨領域、跨區域、全過程的技術轉移集成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移轉化。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形成技術轉移集聚區。(省科技廳)
|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
|
[上一篇]:科技部《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政策解讀 |
[下一篇]: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