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av网址_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高潮,国产视频精品免视看,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1

今天是: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公告 -> 行業動態歡迎光臨西北化工院網站!
行業動態
預見2023:中國能源和化工行業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3/3/1 12:03:25  瀏覽次數: 次  來源:本站

 

  2022年,由于全球經濟環境及疫情影響,中國各行業的發展趨勢盡管長期向好,但仍充滿諸多不確定性。2023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能源化工市場將會迎來哪些變化?又會有哪些新的經濟增長點?日前,國際知名咨詢公司羅蘭貝格發布《預見2023:中國行業趨勢報告》,通過解讀政策走向、觀察新聞熱點、總結研究成果,對汽車、工業、化工、能源、交通運輸與物流等多個領域發展趨勢進行展望預測。本報特選取能源化工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能源:把握轉型節奏是未來制勝關鍵

近年動蕩的全球能源局勢與逐步深化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能源行業的轉型進程,很多能源企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了“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要堅持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雙碳”戰略和能源轉型。因此,對轉型節奏的把握成為企業未來制勝的關鍵。

趨勢1:火電“轉變”中重回能源安全壓艙石

整個火電行業在經歷了2021年和2022年大面積虧損之后,未來在業績增長方面仍然面臨著顯著挑戰,例如發電裝機利用率低、發電成本收入倒掛等問題,煤電行業整體贏利性承壓,資產負債率保持高位。上游煤電聯營,中游提質增效、末端治理、清潔化改造,下游靈活改造、供熱改造等,將成為煤電企業沖出重圍,回歸壓艙石的關鍵,重點在于實現“三大轉變”。

第一大轉變是實現火電從電量主體向容量主體的轉變,即加強靈活性改造。中國以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決定了未來電源靈活性的主體仍然需要從火電入手,這意味著機組靈活性改造的深度和廣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靈活性改造的核心目標是充分響應電力系統的波動性變化,實現降低最小出力、快速啟停、快速升降負荷三大目標。

第二大轉變是實現從高碳排放到低碳排放電源的轉變,即加強超低排放改造。短期內火電廠將通過持續加大煤電先進超低排放、節能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力度,采用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系統技術、優化排放標準、降低度電煤耗水平等措施,持續降低機組的碳排放水平。

第三大轉變是實現從單一供電到多能互補的轉變,即推動熱電聯產運營創效。利用煤電一體化、熱電聯產、熱電冷聯產、循環綜合利用等優惠政策,積極開拓工業用戶、供熱和供冷市場,進一步擴大熱電比,圍繞工業用戶因地制宜拓展熱電聯產增量空間,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碳排放。

趨勢2:風光大基地和分布式齊頭并進

“十四五”期間,風光大基地政策將成為推動集中式光伏及風電裝機規模進一步擴大的主驅動力。第一批大基地共97.05吉瓦(10億瓦發電裝機容量),預計2023年全部完成并網;第二批大基地共42吉瓦,預計2024年完成全部并網;第三批大基地目前已開始報批。預計“十四五”期間總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以沙漠、戈壁、荒漠為重點推進方向。對比一般光伏平價項目,風光大基地項目在用地成本、外輸線路等方面具備一定非技術成本優勢,短期內仍是能源企業爭奪的主要戰場。

預計分布式光伏將在中國電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碳中和、潛在改造空間及支撐政策共同發力,推動項目遍地開花。其中,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相較而言會更為成熟,“整縣光伏”開發及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市場潛力可觀,且廣受資本關注。2022年“整縣光伏”發展如火如荼,或成為未來若干年分布式光伏增量的主驅動,然而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仍將面臨農村配電網容量不足、實施難度邊際遞增等挑戰。此類項目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其中自建模式將持續主導,而開發后出售資產模式的占比將呈上升趨勢。

趨勢3:電力體制改革深化

2023年,中國電力市場建設步伐將穩中有進。國家提出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國家市場與省區域市場協同運行,2030年體系基本建成,全國和省區層面市場聯合運行。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了空間上覆蓋省內、省間,時間上覆蓋中長期及現貨,品種上覆蓋電量、輔助服務等較為完備的電力市場體系。

電力現貨市場正處于試點建設階段,第一批省級現貨市場正連續運行,第二批試點逐步啟動模擬試運行,其他試點已上報方案,省間現貨啟動了結算試運行,工商業用戶直接或通過電網代理購電方式間接參與現貨交易。

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方面,在過去電力現貨市場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部分區域市場為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減小峰谷負荷差,推出了調峰輔助服務產品。輔助服務需求用量將快速增加,當前輔助服務電量僅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隨著新能源的廣泛接入,未來輔助服務電量預計將達到5%的發達國家水平。

電價體系將逐步由單一電量電價向綜合電價模式轉型,逐步豐富電廠的盈利來源。電力成本壓力將逐步向下游傳導,并逐步、適當平衡居民與工商業間的承壓分配。其中居民及農業銷售電價將保持相對穩定,但存在通過引入分時電價、拉大階梯電價差等措施漲電價的可能。

趨勢4:天然氣在波動中前行

過去一年,受地緣政治等黑天鵝事件影響,天然氣國際市場價格在高位波動,疊加國內疫情因素,中國2022年整體天然氣需求小幅萎縮。但預計在“雙碳”目標下,天然氣將是中國“雙碳”進程中唯一的戰略過渡性能源,其發展節奏將重歸增長曲線并呈現四大特點。

第一是穩增長。作為非化石能源過渡階段的重要選擇,天然氣在電力及工業領域的應用將成為其“十四五” 及“十五五”期間主要增量。一方面,天然氣是靈活性備用電源的最佳選擇,作為清潔能源調峰,其裝機容量在達峰前將有巨大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工業用煤短期內電氣化難度大,工業“煤改氣”仍將成為當前主流脫碳路線。

第二是早達峰。去碳化進程中,天然氣在深度替代煤炭的同時也將面臨電能等其他能源形式的競爭與替代,因此天然氣消費達峰時間預計提早在2035~2040年。

第三是低峰值。在非電力部門,由于能源效率提高、電能及氫能對化石燃料的替代,碳中和情境下天然氣需求達峰高點有所下調。

第四是短平臺。天然氣消費達峰后將更早更快下坡,如電力應用領域氣電靈活性或被儲能、DSM(需求側管理)等技術逐步替代。

趨勢5:用能側啟動低碳化轉型

2022年,低碳正在成為新的核心國際競爭力。這一年,歐美發達國家啟動建立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對高碳排放的進口產品追加碳成本,其中歐盟已經通過提案,將于2027年實施,美國和日本預計也會逐步跟進,希望解決高耗能產業由于發達國家嚴格氣候政策出現轉移外流的問題。碳邊境調節機制將通過增加碳成本,減少該類產業轉移,以此增強本土產業的成本競爭力。

對典型的商品來說,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均存在減排機會,分別對應著綠電采購、產品創新、低碳采購等多項減排舉措的實施,其中通過綠電采購來優化能源結構是化工、鋼鐵等很多高耗能企業最優的減碳途徑。因此,越來越多的能源企業開始參與到用能側的低碳化轉型,通過幫助客戶重構投資決策、業務方向、能源結構、運營管理等,實現降本降碳與額外收益,進而增強商品的國際低碳競爭力。

化工與新材料:行業景氣度有望回升 進口替代將成主旋律

2023年,受益于國內穩經濟政策逐步落地等因素,化工行業有望觸底反彈。自主替代技術持續推出,企業出海或迎來新一輪熱點。傳統企業在品牌傳播與營銷模式優化創新方面漸漸普及,既拼“硬技術”,也比“軟形象”。

趨勢1:行業走勢觸底反彈 產業供需回暖向好

2022年以來,通脹上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導致全球經濟承受較大下行壓力,國內疫情反復及地產等行業下行因素給中國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下游需求不振,化工產業景氣度低迷。2023年,伴隨美聯儲加息逐步放緩、國內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的加快落地,國內需求有望整體復蘇。尤其在化工領域,受益于國內對房地產等行業支持政策的出臺,相關上游化工品與原材料景氣度有望回升。與此同時,受地緣政治影響,歐洲天然氣供應緊張深度影響當地化工企業開工滿產能力,這為中國化工企業進一步供應海外市場創造了較大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經濟增長挑戰重重,國際市場需求仍是影響中國化工產業持續回暖的不穩定因素。

趨勢2:國產替代進程持續 中企出海升級可期

近年來,逆全球化因素持續驅動國內化工企業打造產業自主技術核心競爭力,進口替代將成為未來化工市場的主旋律。當前,中國化工企業正持續加速國產替代進程,積極推動領先技術自主研發、供應鏈重塑、替代性產品篩選等。2022年,多家本土企業推動己二腈項目建設投產,標志著外企對己二腈技術的封鎖及壟斷局面基本被打破;聚乳酸項目正式進行環評公示,代表了國內企業對丙交酯合成技術的掌握。更進一步看,部分基礎化工產業、已初步完成替代的產業及中國固有優勢的產業不滿足于止步國內市場或通過貿易渠道觸達海外客戶,正逐步尋求出海的機會和可能。

趨勢3:外資籌謀搬遷擴產 中國仍是投資良港

受地緣政治深刻影響,歐洲能源消費成本激增,部分化工企業謀求向海外搬遷產能。能源成本可控、供應鏈配套齊全、本地消費可觀成為其選址的重要標準。放眼全球,中國仍是外資企業的優先選擇之一。

面對部分產品國產替代的挑戰,大多外商選擇快速擴大這些產品及其下游的產能,充分參與市場競爭,憑借優異的技術、工藝與運營能力在盡可能長的周期下持續保持市場影響力與占有率。例如,近年多家外商已經或規劃在國內對己二腈下游尼龍66裝置進行投資擴產。2023年,化工固定資產擴表進程中,外商將通過轉產和擴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這也向全球表明,憑借完備的供應鏈體系與配套,中國作為國際投資良港的地位依舊穩固。

趨勢4:新能源投資熱情高 優勝劣汰成為常態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旺盛需求掀起鋰電池、原材料的大規模擴產浪潮,行業投資熱情高漲,然而從總體供需表現來看,新能源產能過剩警報或已拉響。以鋰電池主要材料為例,磷酸鐵鋰、負極材料、電解液溶劑、六氟磷酸鋰等產品到2025年的規劃總產能都將相當于當年預計需求的1.5~4倍。2023年,產能過剩的來臨或將市場的充分競爭推向頂峰,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將倒逼本土企業持續提升工藝技術、生產效率,增強客戶黏性。大浪淘沙,唯有具備優質產品性能、成本優勢與核心客戶資源的供應商,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趨勢5:軟實力重要性凸顯 品牌營銷漸成焦點

伴隨國內化工企業技術研發與精益生產硬技能的提升,以品牌營銷為代表的軟實力提升也逐漸提上日程。數字化時代下,由于信息獲取的壁壘大幅降低,B端(企業用戶商家)客戶對服務體驗、產品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優質解決方案體驗的期待逐漸發展到整個生命周期。在此背景下,化工企業逐漸開始思考——原有企業文化、品牌營銷等軟實力是否能滿足當下的客戶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化工行業的國際領先者通常重點關注品牌價值傳播,努力實現卓越的客戶體驗。他們將客戶體驗融入企業思維模式,在戰略層面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與解決方案為中心。2023年,中國化工企業正逐步開啟構建軟實力的探索之路,除了持續優化技術研發及生產實力,深度優化品牌營銷管理也將成為差異化競爭的“護城河”。(來源:中國石化報)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上一篇]:石油和化工行業熱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路徑
[下一篇]:“雙碳”背景下的材料及重點材料領域研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