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石化行業對外貿易在頻繁摩擦中逐步回暖 |
發布時間:2009/12/27 10:10:56 瀏覽次數: 次 來源: |
一場國際金融危機,放緩了全球經濟前行的腳步,中國以出口為主導的貿易模式受到了嚴重沖擊。石油和化工行業也不能獨善其身,2009年,化工出口企業一直處在外需萎縮、貿易保護的挑戰中。盡管企業作出了最大努力,并且在今年8月美、日、歐經濟開始出現復蘇企穩之后,石化行業的出口降幅顯著收窄,但縱觀全年行業的外貿形勢,回暖之路依然坎坷。 今年以來,內外因素共推外貿形勢一步步回暖。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內因來看,2009年以來,我國全面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出臺了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等一系列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外貿發展逐漸向好;從外因來看,在出口方面,世界主要經濟體近期回升漸趨明顯,為我國穩定外需創造了有利條件,成為帶動行業出口回暖的重要原因。 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的一組數據印證了這一說法:1~9月累計,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2299.06億美元,同比下降32.8%。其中9月份進口總額227.85億美元,同比下降16.9%,比上月收窄14.4個百分點;出口總額94.08億美元,同比下降20.2%,比上月收窄6.4個百分點。可見,進出口貿易均明顯回升,且進口回升速度遠高于出口,表明國內市場需求在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亦在好轉。10月份石油和化工行業出口交貨值332.8億元,同比下降7.6%,比上月縮小6.9個百分點。到了11月份,全行業出口交貨值為334.95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了今年以來的首次正增長。 然而,2009年,石化行業的對外貿易形勢異常嚴峻、出口額呈下滑趨勢是不爭的事實。外需萎縮,企業接不到訂單,同時貿易保護主義也是今年石化出口企業所面對的最大挑戰。 此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給石化行業脆弱的對外貿易新增了巨大阻力。2009年,國外對我國石化行業發起的貿易摩擦案件,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形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數據顯示,到今年8月,我國化工行業遭遇貿易摩擦案件共20起,已超過去年全年案件數。今年我國石化產品出口遭遇的貿易救濟調查涵蓋了“兩反”(反傾銷、反補貼)和“兩保”(保障措施、特保措施)全部4種形式。 與2008年相比,今年發生在石化行業的貿易摩擦有3個顯著變化。 變化一:數量增加,手段看似“合法”。據石化協會統計,在今年前8個月行業遭遇的20起貿易摩擦案件中,新發起的原審反傾銷調查8起,反傾銷終期復審立案調查5起,保障措施6起(其中特殊保障措施3起、一般保障措施3起),反補貼案件1起。 變化二:新興發展中國家案件增多。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尼等也在攀比歐美等發達國家,推行貿易保護,其中最典型的是印度。 變化三:涉案產品多在輪胎、無機鹽、純堿等領域。最典型的是美國對我輸美輪胎啟動的特保調查,不僅使輪胎行業受到重創,更嚴重的是,輸美輪胎特保案產生了惡劣影響,其他國家效仿美國,在更大的范圍內對我國石化產品采取貿易保護。 今年我國石化行業提起反傾銷也十分積極。截至11月24日,我國今年貿易救濟立案12起(去年全年立案6起),其中反傾銷8起,化工及化工相關產品4起。石化行業通過反傾銷取得的效益非常明顯,國外產品低價傾銷得到遏制,國內產業得到健康發展。 行業人士提醒企業,面對當前形勢應當保持高度警惕,防范“聰明”的貿易保護主義,但也不宜過度夸大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經濟以及行業經濟的損害程度。僅僅大聲疾呼無濟于事,反擊貿易保護主義,內功是基礎,企業更應把重點放在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上,進行貿易轉型,同時及時調整出口市場。 |
打印本頁 | 關閉窗口 |
[上一篇]:目前我國新能源技術突圍受到政策左右 |
[下一篇]:陜西梳理能源化工科技思路 |